人这一生,会遇见很多人,有的擦肩而过,有的留下痕迹。而真正能被称为“朋友”的人,总是有限的。对我而言,最难以忘怀的,永远是那些陪我一起在乡间小路上奔跑、在老井边打水、在冬夜围炉取暖的——家乡的朋友。 我的家乡是一个并不出名的小镇,四面环山,一条缓缓流淌的河从镇边绕过。这里没有高楼大厦,也没有车水马龙,但有最纯粹的阳光和人情。我们一群孩子,在这片宁静的土地上,一起长大,一起笑,一起哭。 最要好的,是小志。他家就在我家隔壁,小时候一扯开嗓子叫他名字,不出三秒钟,他就会拎着弹弓从家门口窜出来。我们几乎形影不离,从一起逃课去河边捉鱼,到夜里躲在院子里偷偷放爆竹。那时我们没有手机,没有网络,快乐却无处不在。 小志有点调皮,也爱闯祸,但他从来不会丢下朋友。有一次我在田埂上摔了一跤,脚扭得走不了路,他一个人背着我走了两个村庄,一边喊疼,一边笑我太重。后来我才知道,他的脚也在那天磨出了血泡。他从没告诉我,只说:“咱俩是兄弟,兄弟就得扛得住。” 那时候我以为,我们会一直这样,一起读书、打闹、长大,然后在同一个地方安身立命。可命运的列车从不会按照孩子们的想法开行。 中学毕业后,我考去了市里,小志却因为家里负担重,选择去打工。那年夏天我们在村口分别,他拍拍我的肩膀,说:“你别觉得我可怜。我不羡慕读书人,但我希望你能走出去,别像我,转一圈又回到原地。” 他笑着说这些话,我却看见他眼里的光慢慢暗下去。 后来我上了大学,而他辗转在工地、厂房、外卖平台之间,听说他干过焊工、搬运、夜班保安,也在一家快递公司当过配送员。每次回家,我们都还会见一面,一边喝酒一边说着彼此的事。他从不抱怨,只是偶尔在酒后沉默,说:“你别嫌我穷就行。” 我哪会嫌他穷?他是我最铁的朋友,是那个风雨里愿意背着我走回家的兄弟。贫穷不会让人卑微,真正让人卑微的,是自己看不起自己。 有一年春节,我准备出国交换前,他给我打了一个电话。那天他刚加完夜班,声音有点疲惫。他说:“兄弟,我给你发了个红包,不多,是我跑了五天夜单攒的。出国后别怕,万一吃不上饭,就回来,我借你。” 我打开红包,只有五十块。但那是我收到过最重的一份情谊。我知道,他不是在施舍,而是在用他最朴素的方式告诉我:“我在你身后,永远。” 我出国那年,他在镇上开了一个修车铺,日子虽然辛苦,但过得踏实。视频通话里,他一边擦着手上的机油,一边笑着说:“你那边是不是天天吃汉堡?别长胖了回来我打不过你。” 每次看他笑,我心里都堵得慌。他曾那么聪明,如果他也能有机会走出去,也许不会只是现在这样平凡的模样。但转念一想,也许这就是他想要的。他没被生活压垮,也没有被命运打败。他选择了自己的路,然后用尽全力走好。 真正的英雄,从不一定要站在高处。他们可能就在小镇里,在街角的铺子里,在沉默中劳作、在平凡中闪光。 如今我在城市工作,每天穿梭在高楼大厦之间。面对无数虚伪与浮躁,我常常想起家乡,想起那些午后阳光下的影子,想起那个给我最大勇气的朋友。 我们不再天天见面,但那份情谊却像老酒,越久越香。他在老家修车,我在城市写代码,但我们都在努力活成自己心中的样子。 曾经有人问我:“你成功路上的贵人是谁?” 我想了很久,说:“是我家乡的朋友。他用自己最真实的方式告诉我:不管你走得多远,别忘了最初的你是谁。” 他没做过惊天动地的大事,也没有站在聚光灯下说一句漂亮的话。但他始终用沉默和坚守,照亮了我人生中最朴素也最坚定的一段旅程。 他,是我一生的兄弟,是我最深的牵挂,是我永远的——家乡的朋友。